后退

探索那些封闭的心灵——带你认识孤独症

tuodi2002 2025-09-09 10:46

首先我们来聊聊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者孤独性障碍,临床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目前造成自闭症的根本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与自闭症相关的基因。
自闭症的影响不分地理、种族或阶级,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美国自1992年开始收集有关自闭症的数据,到2003年,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人数猛增了800%,在美国每15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每94个男孩中就有一个患自闭症,而在1990年,每10万个儿童才有一个患自闭症。我国最近一次关于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大约是千分之一。
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贾美香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近几年来就诊的孤独症患者在不断增加,除去大家对疾病知晓率的提高,她认为,孤独症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所增长。
这些被称为“来自星星的他们”的孤独症患者,往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懂“外界”的行为规则,“外界”也因为不了解而无法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看似“怪异”,甚至带有攻击性和破坏力的行为,也常常让孤独症患者被人们疏远、歧视。
对于孤独症目前尚无药物可对其进行有效治疗,这是一种无法治愈且伴随终身的疾病。一般患者在两岁左右,孤独症疾病症状变得明显,面对这种尚无药物可治愈的精神类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手段。一般认为,6岁以前干预,效果比较明显,4岁之前应该是最佳干预期。
“追物不追人”是孤独症患者婴幼儿期最典型的症状。一般认为被孤独症的患儿,对玩具等实物的声音都有积极反馈,但唯独对妈妈、爸爸等亲人的声音没有反应。
华盛顿大学孤独症中心临床服务主任杰西卡·格林森(Jessica Greenson)教授曾对如何区分孤独症孩子给出了建议:“正常孩子从3个月开始就显示出对抚养人的关注,18个月的时候便很愿意和周围熟悉的人进行交流互动。而孤独症孩子则一般不会对周围的亲朋好友表现出兴趣,眼神交流偏少,呼叫名字很难有眼光对视及应答,这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几个特点。”
孤独症的发病年龄在3岁之前,一般情况下,患儿在一岁左右,便有蛛丝马迹可循,两岁左右开始有明显症状。对于孤独症的干预,普遍认为越早越好。
孤独症的诊断,目前还停留在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经验以及一些量表的填写来给出诊断,并没有仪器设备和生化指标。但是临床上由于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孤独症患者,在填写量表时给出错误信息,从而导致错误的诊断,这给诊断孤独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诊断的错误会延误孤独症患儿的最佳治疗干预期,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所以目前临床工作中,对于孤独症诊断,正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孤独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家族亲属中有孤独症患者,或者已经有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夫妻,如果还有生育计划,就应该高度注意新生儿的早期发育。目前就孤独症的治疗,主要以行为干预为主,在临床中很少用药,因为就目前来说市面上基本上不存在对孤独症有效的药物,如果用药不当,会对孤独症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
目前我们社会对孤独症的认识以及关爱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帮助自闭症儿童,让“来自星星的他们”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送礼物